• 图案背景
  • 纯色背景

您的反馈 必有回响

行业资讯

淘宝小卖家之死:双11只有10个访客,没有一个订单

发表日期:2017年11月20日

导语:当每年双十一都在刷新纪录的时候,很多小卖家可能连一桶泡面的钱都没赚到。在头部商家们庆祝双十一大卖的时候,很多小卖家可能正面对店铺的0销量愁生计......

昨晚有个小卖家记者诉苦,他说今年双十一按照指示备了90万的货,双11当天卖了35万,几乎所有的资金都被压在了剩余的库存之中,如果短期之内贷不到款,结果可想而知。

比较讽刺的是,他10号还收到一条的短信,提醒商家们注意健康早点休息。他说这仿佛是在逗他!把流量开口时间放到凌晨开始,还提醒他们早点休息。他觉得如果有人倒在了11号,某平台就会说,你看我是一个人性化的企业,头天晚上提醒他们了,是他们自己不休息……

对于很多小卖家来说,面对每年双十一如此巨大的流量,都想着能分一杯羹!毕竟错过了这次活动,可能今年的春节也过的不顺心了!

派代小蜜想起了前不久在朋友圈刷屏的一张图!虽然是调侃,但也确实反映了大多数卖家们的现状!

24小时挂着旺旺,及时处理客户订单,长期对着电脑熬夜各种腰椎、颈椎病、甚至猝死,有时候忙着打包连饭也吃不上,得了胃病也只得忍着,还有可能遇到无良买家的敲诈......

在很多卖家蹭着双十一大促热点的时候,有的卖家却表示不参与了!

今年不参加双十一

一位2014年入行的淘宝卖家,目前已经拥有了4年运营经验,前三年,他在一家销售服装类产品的公司做运营,公司并不算小,大概有200人,而且在天猫、淘宝等平台分别开了旗舰店和多家专营店、专卖店,在同品类的级别里排名中上等。

今年3月,他从那家公司离职,开始自己单干。他开的淘宝店是租用前家公司的店铺,主要做产品分销。

大概花了三周的时间将店铺做了起来。由于要花钱准备货品、店铺装修和活动赠品,为了提高曝光率,还做了店铺的付费推广及刷单,所以前期都是亏损的。过了两三个星期才开始有了订单,现在达到收支平衡,还稍微赚了点钱。

而今年双十一,他也渴望能分一杯羹,但像他这样的小淘宝店没什么优势。

参加淘宝双十一活动,需要先报名,淘宝打上“双11”活动标签后,官方还会对报名条件进行筛选,包括对库存、销量等有要求。此外,商家还要根据近几个月来单品的销量情况,上报双十一活动主推的重点单品,进入分会场后才能优先展示。

因为打上“双11”标签的店铺,在搜索时就会排名靠前,不打标签很难看到。这就意味着不参加平台双十一活动的店铺,将失去重要的流量支撑,从而影响到店铺的收益,除去人工、场地等日常开销外,极易陷入亏损状态。

最近他的店铺一天仅10个访客,一个订单也没有!他表示,流量都去天猫了,像他们这种小的淘宝店根本没有活路。

他经常交流的一个商家群里,因为双十一流量暴跌,访客与转化聚减,收藏和加购数字也不理想,大家都在群里怨声载道!

从侧面看,这一天又有一批“悲剧”命运的群体在夹缝中求生。当流量向大品牌倾斜,这个狂欢的节日,于中小卖家而言,正逐渐成为被抛弃。

只有小卖家才懂小卖家的痛

派代小蜜在双十一前曾在派代网论坛发起了一个话题“商家们双十一赚到钱了会怎么花”,大多数卖家们表示,赚钱的都是头部大卖家,小卖家们可能连活动都报不上,报上活动的也只是赔本赚吆喝,能赚个泡面钱就不错了......

@步行到北极:

淘宝没赚到钱,去做滴滴,赚了个首期,买了套房,今年卖掉赚100万,两年时间,然后再买两套,继续供,又回来做淘宝了,哈哈。死循环,这次换个做法,不靠直通车钻展什么的了,回归刚做的时候,就做产品服务和老客,慢慢圈,累积一年再出来烧钱

@活着:

淘宝小卖家多数被双十一双十二搞惨了。平时销量在20件左右,但双十一前20天就只有几件,双十一前后快递物流都涨了一半,而且价格还要打5折才能弥补回来以前的月销量。真是赔本赚吆喝,只能说全当刷单来寻些安慰。

@藏心阁123:

一直以来都想认真做生意,一笔一笔的积累,刚开始流量小是肯定的,也有心理准备,可没想到冷清到这个程度啊......感觉双十一这么大的活动,怎么着吃不到肉也能跟着喝点汤啊,可是.......小卖家的出路在哪呢?真是心灰意冷啊......

@蛋炒西红柿肉:

我也是一卖女鞋的小卖家,因为本来价位就很实在的,双十一没搞活动。全靠几个老客户支持!只卖了5双......这几天都没开张!疯狂郁闷中......

@mcolor:

先吃个黄焖鸡  剩下的钱存起来,还能再吃十顿

@熊猫爸比:

先还房贷,剩下的慢慢还

@orrickun:

退出淘宝,进军房地产

@美酒配咖啡:

先把供货商的货款结了,可能不够还要找银行借点,8元钱利润还要5块钱红包,不亏就不错了

面对越来越高昂的推广费用,平台与平台之间的恶性竞争,很多商家智能在夹缝中求生存,这些都是令许多中小卖家害怕电商“造节”的原因。本该是全民的购物“嘉年华”,最终都只能沦为平台和巨头谋利的工具。


关注我们

关注微信公众号